手机版|商飞网站群|企业邮箱|供应商|求职者|同业者|传媒者
ENGLISH

民机人物

与中国大飞机同行

——专访GE全球副总裁兼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

时间:2019年07月15日   来源:大飞机报
视力保护色:
【字号

 

  人物名片: 向伟明

  GE企业全球副总裁、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学士学位。在加入GE企业之前在中航工业任职7年。

  1992年加入GE企业,在中国和美国的航空和运输业务部门担任过多个商务领导职务,业务横跨市场销售、生产线、服务、客户及产品支援、六西格玛黑带及业务发展等。

  他是GE中国技术领导力计划(TLP)的第一个毕业生,并且是GE航空集团全球营销和销售(GMS)项目的毕业生,也是经过认证的六西格玛黑带。

  目前,全面负责GE航空集团在大中华区的运作,包括民用发动机销售和服务、工业合作、航空数字化、工程和供应链管理等。

  作为与新中国航空业合作超过30年的伙伴,GE航空集团见证了中国航空业从成长到壮大的辉煌过程。如今,GE航空集团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GE既是见证者,更是紧密合作的同行者。

  从西方到东方,要真正打破经济、学问差异,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仅靠贸易往来是远远不够的。在向伟明看来,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实现共同发展,是GE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后发制胜”参与ARJ21项目

  进入21世纪,对于中国民用航空业来说,ARJ21新支线飞机的立项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它标志着时隔多年后,中国再次向民用飞机制造业发起了新的挑战。

  尽管早在1985年,第一台GE发动机就随波音737进入了中国市场,但GE在2002年ARJ21项目启动之际并没有“拔得头筹”。当时,ARJ21新支线飞机已经启动了动力系统招标工作,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发动机制造商,由于种种原因,GE没有参与投标。

  此时,时任GE董事长兼首席实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恰好到访中国。他很有远见地认为,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民用航空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GE必须抓住ARJ21项目这个难得的机遇。于是,回到美国之后,伊梅尔特马上与时任小型商用发动机总经理David Joyce(现任GE副董事长兼GE航空集团全球CEO)商讨对策并寻找合适的商务负责人人选,以便尽快组织GE的项目团队参与ARJ21项目竞标。此时,向伟明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1992年,向伟明加入GE航空集团(时称GE飞机发动机集团)。当时,GE航空北京代表处的规模很小,员工只有10人左右,向伟明的主要工作是在中国市场进行发动机销售和市场维护。1997年,向伟明参加了GE内部组织的为期3年的全球市场营销培训项目。此后几年,他在美国接受了包括市场营销、合同支援、商务运营、项目管理等全方位培训,先后在GE总部多个核心部门任职。2002年,当向伟明得知有机会参与ARJ21项目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虽然他仍需要继续完成美国的培训项目,但对于航空发动机专业出身的他来说,觉得是时候为自己的航空情怀干点什么了。

  领受任务后,在David Joyce的领导下,向伟明立即组建团队参与竞标。那一年,他往返中美之间11次,经过多轮投标后,CF34-10A发动机力压群雄,成为ARJ21新支线飞机的唯一动力装置。从那一刻开始,GE与中国民用航空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从那时起,GE与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向伟明表示:“1985年,GE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我进入GE工作时,GE在中国的装机量约为300台。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5800多台,另外还有4000多台的订单,GE在中国的员工数量也从1992年的10余人增长至800多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GE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时机,赶上了中国民航业腾飞的好时机。当然,大家也十分感谢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给GE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让GE航空集团在30多年间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我想,无论是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生涯还是对GE航空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成功。”

  在这30多年间,GE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众多中国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2年启动的ARJ21项目是中国民用航空业第一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研发。当时,中国企业不仅缺乏飞机研制的技术和经验,也缺乏市场观念和体系。相比之下,GE的发动机已为市场所熟悉,也广受客户认可。而向伟明本人,也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知道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理解客户需求。

  向伟明表示:“从ARJ21项目开始,GE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是单纯的发动机供应商,而是希翼通过双方的努力,共同将飞机打造成一款客户满意的产品。在ARJ21项目中,GE不仅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技术支撑团队,也与中方人员一起拜访航空企业,了解客户的需求。此外,2003年GE与中方一起策划了中国支线客机论坛,该论坛如今是中国商飞每年举办的客户大会的前身。”

  如今,ARJ21飞机已经安全运营近3年,从项目启动到飞机交付,向伟明见证了ARJ21项目发展的全过程。“从设计到运营,我见证了ARJ21成长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飞机投入运营后,我也多次去首家用户成都航空,聆听客户对飞机的评价,并反馈给中国商飞。不久前,我看到了最新交付给成都航空的飞机,这架飞机有很多改进,如行李舱、噪音等乘客比较关注的问题都得到了改善。综观全球民航业的发展,任何一款成功的机型都是不断改进而来的,未来大家也将配合中国商飞一起不断对飞机进行改进,让ARJ21真正成为一款客户喜爱的产品。”

  着眼于在中国的长远发展

  从西方到东方,要真正打破经济、学问差异,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仅靠贸易往来是远远不够的。在向伟明看来,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实现共同发展,是GE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向伟明表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GE对自身的定位就不是简单地销售产品,而是着眼于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总的来说,GE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希翼解决中国航空业发展的难题;二是助力民航业发展,提高人们的出行品质;三是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进军全球市场;四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性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采访中,向伟明始终在强调双赢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GE想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航空业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如果只是想利用中国市场的机会,没有形成双赢的模式,GE航空不可能在中国站稳脚跟。

  因此,近几年GE在中国成立了一些合资企业。例如,通过C919项目,GE与中方成立了航电系统合资企业——昂际航电,该合资企业不仅为C919大型客机提供航电系统,未来还将为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商提供航电系统。

  此外,GE还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延伸至售后维修领域,让中国客户在国内就可以修理GE和CFM(GE与赛峰的合资企业)的发动机。

  向伟明先容说:“如今,GE在中国有3家发动机合资大修厂,分别是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企业、台湾长异发动机维修股份有限企业和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企业。同时GE有50多名专业技术代表、客户支援经理和项目经理服务于国内各大航空企业。此外,GE还与一些独立的MRO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中国本土企业的维修能力。”

  与此同时,GE和CFM国际企业还在广汉飞行学院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致力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向伟明先容说:“除了CFM56和CF6发动机维修培训之外,随着以LEAP-1A和LEAP-1B发动机为动力的新飞机将大量投入中国市场,企业已经将LEAP系列发动机,其中包括为C919提供动力的LEAP-1C发动机的维修培训工作放在了广汉培训中心。”

  如今,中俄联合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CR929正在进行招标工作。作为ARJ21和C919这两款机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在采访中,向伟明表示,GE将积极参与CR929项目的招标。

  向伟明表示:“近年来,GE与中国商飞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家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强。从某种程度来说,双方的合作已经不再单纯围绕项目展开。如今,GE和中国商飞在大数据等前沿领域都有合作。”此外,GE还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与中国商飞开展合作。众所周知,GE领导力管理培训在全球享有盛誉,从为中国航空工业引入“精益六西格玛”课程以来,已经培训学员超过1万人,其中有1000多人获得黑带证书。2013年,GE和中国商飞、昂际航电共同启动了全球民用航空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已有两届共28位学员顺利毕业。大家希翼帮助中国的航空企业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战略型人才,助力更多优秀的中国航空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打印页面

服务导航

关注大家:

政府机构
  • 科学技术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民用航空局
股东网站
  • 国务院国资委
  • 上海国盛(集团)...
  • 中国航空工业云顶娱乐yd11888
  •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企业
  • 中国宝武集团
  • 中国中化云顶娱乐yd11888
航空企业
    中国国际航空企业 中国东方航空企业 中国南方航空企业 幸福航空企业 河北航空企业 四川航空企业 厦门航空企业 山东航空企业 上海航空企业 波音企业 空客企业 庞巴迪 巴西航空工业企业 美国通用电气 美国罗克韦尔... 美国派克企业 法国利渤海尔企业 美国霍尼韦尔企业 法国萨基姆企业 美国凯德企业 美国古德里奇企业 美国伊顿企业 奥地利费舍先... 美国Air Cruis... 美国B/E企业 法国西柯玛航... 美国罗斯蒙特企业 瑞士振动测量... 加拿大CEA企业 英国美捷特企业 美国普惠发动... 法国泰雷兹企业 英国罗尔斯罗... CFM国际企业 法国赛峰企业
参股企业
  • 云顶娱乐yd11888
  • 商飞集团财务有限...
  • 中俄国际商用飞机...
  • 成都航空有限企业
  • 浦银金融租赁企业
媒体链接
  • 新华民航
  • 人民网-科技频道
  • 中国航空资讯网
  • 中国航空报
  • 中国经济网航空频道
  • 环球网航空频道
  • 凤凰网航空频道
  • 民航资源网
  •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
  • 新浪航空
云顶娱乐yd11888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1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大家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农民工工资清欠线索信访联系人

总部:成 鹏   021-20888327   chengpeng@comac.cc

试飞中心:彭博   021-20889919   pengbo@comac.cc

营销中心:杨旭   021-20886097   yangxu1@comac.cc

四川企业:胡琳娴   028-67691692   hulinxian@comac.cc

假冒中国商飞企业及所属企业问题线索举报联系方式 陈先生 021-20880893 chenyudong@comac.cc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